一直想找时间更新下自己的设备列表,一来是最近卖了不少闲置的数码产品,而来想分类整理一下,check 目前的设备的充足性和合理性如何。

按类别划分,我现在的设备主要分为工作套件、工作周边以及生活周边三个部分。

1. Work

1.1 Work Suite

  • Macbook Pro 14 inch 2021 (1TB version. M1 Max with 24-core GPU, 32GB Memory)
    • HHKB Professional Hybrid 2
    • Magic Mouse 3

1.2 Work Support

2. Research & Learn

  • iPad Pro 12.9 inch 2018 (64GB)

3. Photography

  • FUJIFILM X-S10
    • FUJINON XF 23mm F2.0
    • SIGMA 30mm F1.4 X-Mount
    • LENSGO 318C wireless microphone

4. Living & Entertainment

以上剩下的这些产品,是我纠结再三卖掉很多之后保留下来的,最近通过海鲜市场出掉的产品有:

  • PS5
  • SONY DSC-RX100 M7
  • FUJINON lenses
    • XF 18-55mm
    • XC 15-45mm
    • XC 50-230mm
  • Oneplus 8 (6+128GB)
  • Samsung Portable SSD T5 (512GB)
  • Apple Watch Series 5
  • Airpods Pro

以上卖出与保留是经过了深思熟路的结果。例如,

  • 为何卖出索尼黑卡 7 而保留富士 X-S10:黑卡 7 最大的优势是焦段广,方便构图;但是这个相机在晚上基本不可用。另一方面,由于它太便携,导致我的富士出场率极地,每次都要纠结出门带哪个相机。为了让自己不再纠结,干脆出掉了卡片机。之前也考虑过要不要把富士出了换个 SONY 全画幅,最后决定作罢,X-S10 基本是这个价位的局部最优解,换一个更大更重的相机,我可能带出门的意愿更低,而且,近期索尼相机的价格,比较适合回香港之后再买。

  • 为何卖出 PS5 而保留 Switch:PS5 上的所谓大作,在我看来基本都是只顾画面,可玩性并不高,对我而言很无聊;我更偏向 Switch 的注重可玩性的游戏类型;毫不犹豫的出掉。

  • 为何卖出备用机:目前 Android 手机相对 iPhone 的唯一优势就是信号,两个手机很多时候会浪费我的精力;事实也证明备用机是一个伪需求,卖了之后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日常。哦对了有一点,我发现 switch / ps5 等无法连接 iPhone 的热点,但是可以连接 android 手机的热点。

  • 为何卖出三星的移动硬盘换成了 MOVESPEED:本来我有一个 sandisk 的双口 U 盘和三星的 Portable T5;然而,换了电脑之后,发现这个系列的移动硬盘跟 M1 版本的 Mac 不兼容,无法使用,修改起来比较麻烦,懒得折腾。另一方面,之前的双口 U 盘最近注意到速度有些问题,好像是坏了;另一方面,电脑换成 1TB 之后,对容量的需求也没有之前那么大了;因此,购入一个 128GB 的固态 U 盘,读写速度 380M 左右,可以完美替换上面两个物品。

  • 为何卖出了所有富士变焦镜头:富士的半画幅,画质好的镜头跟机身严重不协调;我比较在意重量。因此,1855 这种镜头画质太垃圾,另外两个变焦头从来没用过,因此全部出掉;目前保留了两个 prime 镜头,等年底 SIGMA 推出 18-50 后再购入一个变焦。

  • 除了考虑卖出那些东西之外,还有一个比较难以选择的部分是充电器。既要保证全覆盖,又要避免冗余。由于目前市面上各家不同的充电协议五花八门,这导致了需要小心搭配充电头和充电线。例如,Apple Watch S6 以及更老版本的手表、相机充电座等相对较老的器材,都需要一个五福一安的接口;再比如,苹果的 lightning 充电线,一般只有 type-c 口的支持快充,而老款的 USB-A-lightning 充电线是不支持快充的,因此插在多口充电器 A 口上不但不能用,反而会充不进去电。

我对于目前的配置已经相当满意,一眼望去没有什么需要提升的地方了。